光伏进入万亿时代|上市公司年报大解读

  截至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年报全部披露完毕。这一年,光伏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拥硅为王”成为关键词,黑马企业、跨界玩家不断涌现,热钱进场迹象明显。那么,爆发之下是否潜藏风险?企业又该如何规避?

  “双碳”政策背景、俄乌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危机、硅片涨价以及资本驱动下的一体化趋势,让2022年的光伏行业年报出现爆发式增长。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2022年全年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主营业务中包含“光伏”业务的上市公司总计94家,2022年年报中,营收总计超1.6万亿元。其中,26家企业营收超百亿元,25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中信行业分类中的23家光伏企业中,营收规模超千亿的只有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和上海电气,营业收入分别为1424亿元、1289.98亿元和1169.9亿元。

  在行业龙头股都在逆势大涨的行情下,仍有部分光伏企业入不敷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东旭蓝天2022年度总营收30.4亿元,同比下降21.7%,净利润 -3.09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合盛硅业作为原料硅的头部企业2022年的业绩出现了营收微增、净利却大降的局面,2022年营业收入236.57亿元,同比增长超10.6%;净利润51.4亿元,同比下降约37.6%。

  “拥硅为王”

  2022年的光伏行业,用“拥硅为王”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硅料企业是全产业链内的最大赢家。光伏硅料价格在2022年一度突破30万元/吨,创下历史新高,上游企业“血赚”。

  数据显示,硅料“四巨头”协鑫科技(港股)、大全能源、特变电工、通威股份在2022年实现营业总计3060.57亿元,较2021年暴增1501.98亿元,4家企业平均扣非净利同比增速达217.12%。其中,通威股份不仅营收实现翻倍增长至1424.23亿元,其扣非净利润也高达265.47亿元,同比高增216.5%。

  业绩依赖硅料销售的大全能源,营收309.4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34%。虽然业绩亮眼,但是其股价却一直处于历史低位,截至5月4日收盘,其股价为40.4元/股,创历史新低。

  大全能源主要从事多晶硅研发、制造与销售,而2022年多晶硅价格一度触及303元/千克高点,今年一度下探至168元/千克,已然“腰斩”的同时,行业新玩家不断涌入,硅料供需矛盾逐步缓解,新增产能的释放,使得大全能源优势被削弱。此外,大全能源所处的多晶硅时代是第一代光伏电池,而钙钛矿等新一代薄膜电池热度增加,一旦技术突破并成功商业化,对多晶硅的需求会带来巨大冲击。

  “黑马”失速

  硅片是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是电池片和组件的上游材料,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从隆基绿能、TCL中环、双良节能、上机数控、京运通、阳光能源等11家硅片企业披露的年报数据看,营收总额将近3000亿元,同比平均增幅为90%。

  硅片企业犹如黑马杀出,业绩亮眼。比如,TCL中环公布的年报书显示,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收670亿元,同比增长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7亿元,同比增长59.5%。不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导致硅片毛利率开始走低,2019年隆基绿能硅片毛利率高达32%,而同期的中环只有19.4%,2022年硅片毛利率持续下滑至1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TCL中环近三年来业绩增长迅速,与其持续募资扩产有关,自2020年7月完成混改以来,公司分别在2020年8月、2021年11月通过定增募资约50亿元、90亿元用于产能扩张,2023年4月7日,公司又宣布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形式募资138亿元,用于加码硅片和电池项目,三次融资合计约278亿元。其2022年的营业收入远超2020年和2021两年之和,归母净利润更是超过了2018年至2021年四年之和。

  组件江湖生变

  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四大组件巨头中,除隆基绿能外,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技净利润翻倍式增长。隆基绿能实现营业总收入1289.98亿元,同比增长60.03%;实现归母净利润147.79亿元,同比增长62.66%。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去年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4亿元、37.1亿元、29.4亿元。

  具体来看,晶科能源在2022年度全球组件出货排名第二,实现营业总收入830.75亿元,同比增加104.77%;实现归母净利润29.47亿元,同比增加158.21%。不过,虽然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该公司不仅资产负债率高达74.7%,其应收账款在2022年出现大幅增加至165.94亿元,较年初增长130.7%。

  2022年全球出货排名第三的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为43.09GW,同比增加20GW。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52.48亿元,较上年增长91.65%;归母净利润达37.1亿元,较上年增长105.68%。数据还显示,该公司2022年应收账款高达132.1亿元,较年初增长61.7%。与亮眼的业绩相比,该公司市值已经从超2000亿元缩水至如今的1053亿元,此前有传闻称,天合光能可能会将分布式业务分拆上市,市场担心该重要业务板块分拆会影响母公司盈利能力,直接导致股价异动。

  值得注意的是,通威股份在2022年正式进军组件端,加速垂直一体化模式,其组件出货已达8GW,同比增长226%,组件出货量已经进入全球前十。此外,2022年该公司已经陆续启动盐城、金堂、南通等组建项目,可能进一步搅动组件领域。

  跨界资本进场

  “热钱肯定进入了光伏行业!现在的光伏行业有点像曾经的房地产,资本跑马圈地不说,一些企业动辄上百亿的项目推进,热钱涌入迹象明显。”万创投行董事总经理徐飞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9家公司跨界到光伏行业,其中不乏中国巨石、三五互联、宏润建设、保利、碧桂园、美的、海尔等传统企业。因为光伏行业2022年业绩报亮眼,仍有一些企业在跨界搞光伏。就在4月18日,一家名为“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引起市场关注,该公司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对此,五粮液回应媒体称,此次投资确为五粮液集团在考察新能源领域后的决定,主要是在光伏、储能方面。

  对此,徐飞表示,跨界者越来越多,主要都是冲着“赚快钱”而去,这其实并不利于行业发展。而且跨界者往往会“高薪挖人”,导致人力成本骤增,不能精细化管理的话,很容易造成无序发展甚至产能过剩的危机。

  关于光伏企业动辄上百亿布局一体化的动作,徐飞表示,其实这是一种“被动”的一体化,并不是企业主动进攻,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降本增效,保护利润,因为此前硅料价格居高不下,让下游产业压力较大。

标签:
N本文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