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A股市场何去何从(股市二季度报什么时候出)

  2023年已经进入二季度,一季度市场攀升震荡,AI人工智能带动TMT板块高歌猛进,资金扎堆涌入AI板块,二季度市场何去何从,中国基金报专访了多位知名私募掌门人。包括聚鸣投资董事长、投资总监刘晓龙,正圆投资总经理、基金经理廖茂林,观富资产CEO、创始人詹凌蔚,沣京资本董事长高波,兆天投资总经理范迪钊,资瑞兴投资创始人、投资总监汪忠远。

  受访私募表示,AI人工智能很可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产业革命,是移动互联网之后最重要的行业变革,需要足够的重视。AI人工智能带动市场成交量放大,赚钱效应出现,市场具备了牛市初期行情的特征。也有私募表示,目前AI产业还处于市场憧憬的主题投资阶段,短期看不到业绩兑现。

  受访私募表示,二季度坚定看好国内经济复苏加速,叠加美国交易衰退时间窗口,看好A股及香港市场。总体看好二季度的市场走势。机会来自于新生的景气行业,会关注年报和季报出来后,增长确定并加速的行业和公司。除了AI,多家私募表示,投资方向集中在科技、医药、消费、新能源等领域。

  受访私募重要观点如下:

  刘晓龙:AI是一次类比于移动互联网的变革,我们成立研究小组,大致按照单个行业较高仓位进行配置。AI正在快速产生赚钱效应,叠加经济复苏,有望从板块带动整体性机会。

  廖茂林:人工智能板块目前还是题材炒作为主,可能未来的一到两年内我们很难看到相关产业链公司业绩真正落地。光伏行业中以技术创新引领发展的企业,有望迎来一个强基本面支撑的投资机遇。

  詹凌蔚:二季度坚定看好国内经济复苏加速,叠加美国交易衰退时间窗口,看好A股及香港市场。预计本轮库存周期将于2023年二季度见底,之后逐季回升,带动企业盈利增长反转向上。

  高波:在大类资产上,还是相对看好权益类资产。在经济温和复苏的初期,权益资产既能获得企业盈利的恢复性增长,又不会受到高通胀、高利率的冲击,可能是经济周期四个阶段中最舒适的时间窗口。

  范迪钊:我们专注于成长股投资,今年主要在科技领域,同时医药疫情后会有较大的修复,而新能源板块中还有很多细分领域较大增长空间,股价已经超调。

  汪忠远:二季度总体看好市场的走势,机会来自于新生的景气行业,观察年报和季报出来后体现的增长确定并加速的行业和公司,今年一直维持较高仓位,年内会在复苏和转型两个大方向基于景气情况适度切换,均衡配置,动态调节。

  赚钱效应出现,市场具备了牛市初期特征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一季度的市场表现,尤其AI人工智能板块的行情?

  刘晓龙:今年开年第一月,疫情在中国翻篇的速度非常超预期。经济复苏确定性确认,港股和A股都从绝对底部位置,到了估值中枢偏下位置,有一部分行业回到了历史估值中枢水平,多数股票估值低于历史中枢。从这个角度,当时的估值修复完成了一大半。但是2月市场整体下跌,创业板指数跌幅近6%,恒生指数跌幅近10%,基本上抹去了1月的涨幅。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 美国通胀超预期,引发了更强的加息预期,导致美元指数反弹。2. 中美关系因气球和俄乌事件降温,映射到了香港股市上。不过,总体上美国通胀压力较去年有所缓解。3月,市场整体微跌,前期强势的中字头板块也明显回调,AI板块独领风骚。美国银行业事件的影响也很快降低。而中国经济实际上复苏得不错。

  至于AI人工智能板块,在2月初开始发酵并快速成为超级大主题。随着美国产业化的迅速推进、行业迅速迭代,这很可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产业革命,是移动互联网之后最重要的行业变革,需要足够的重视。目前AI在按照上一轮移动互联网的级别在演绎。过往来看,好像每轮都是一轮熊市和阶段性的反弹后,会有一个板块走牛。比如2013年,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题率先带动起市场,2019年是以信创为主先带起市场。这轮的最强主题是AI。虽然现在AI在A股还只是主题投资,但是个足够大级别的主题,以坚实的产业变革为基础。好处是能让市场看到可观的赚钱效应,如果走出持续的赚钱效应,场外资金有可能会逐步进场,从而带来市场整体温度的回暖。这对于整个股市是一件好事。

  范迪钊:一季度过年前基本上是疫后修复行情,主线并不清晰,市场存量博弈特征比较明显。年后,由于CHATGPT的出现,投资者的热情迅速激发,围绕着AI人工智能的股票成为了市场的主线,成交量开始放大,赚钱效应出现,市场具备了牛市初期行情的特征。

  汪忠远:一季度市场表现充分反应我们年初的策略图景,也就是2023年的主线是“复苏和转型”,换个历史比较角度可以理解为2009年和2013年行情的交织。复苏行情的演绎从2022年11月开始到2月份告一段落,3月启动的TMT大板块是转型行情的演绎,尤其是AI人工智能的火爆是一个大的演进路线,无论是所谓IPHONE时刻或者新互联网的诞生的说法的都是行情的催化条件,落实到实体和业绩都需要较长时间,根本原因还是TMT板块是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涵盖从数字中国、自主替代到供应链安全的诸多方向。

  詹凌蔚:一季度宽基指数都录得了小幅的上涨,以科创板为代表的中小成长创新类的公司涨幅远远大于代表经济复苏的沪深300和上证50指数。整体过程来看,走的一波三折。在季度初,市场在预期经济强复苏的情况下,也在南向资金大幅增持的基础上,沪深300指数一度表现强势,但是,后续市场开始纠结经济复苏的力度。并且在两会政府明确了5%的增长目标之后,市场彻底的转向,以主题投资为代表的概念炒作和以AI人工智能为主要线索的热点扩散。所以一季度的市场,有基本面支撑的优质公司遭遇了冲高回落,而在静态和相对一定时期内动态看并没有基本面支撑,依靠主题和概念、甚至投资者想象力来支撑的人工智能热点大幅的快速上涨,并以很快的速度开始蔓延,在这样情况下,对于以基本面出发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还是比较艰难的。

  要分析和理解一季度市场的特征,就不能回避对人工智能整个板块的一个看法。我们首先界定了人工智能板块是一个主题投资,它代表的是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市场的投资者对经济、社会和科技的结构性创新的无限憧憬和想象,也叠加了在去年整个市场深度调整的基础上,处于底部的、逆向投资机会的蔓延。

  高波:一季度市场总体震荡上行,在此过程中结构化特征尤为明显。以中信一级行业为例,一季度涨跌幅极差近45%,而中信二级行业一季度涨跌幅极差达80%,这在历史都是极为罕见的。这也就意味着对管理人行业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方向、结构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一季度的收益。AI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为相关行业带来了较大的一轮投资机会,但从上市公司营收盈利来看,目前的定价更多反映的是其远景及投资者情绪。

  廖茂林:去年经济所处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局面已成为过往,在悲观情绪充分释放后,此前的负面影响已基本体现在资产价格中。因此今年一季度以来,各方面预期迎来显著改善,市场也走出了非常不错的结构性行情。

  虽然此前市场交易的强复苏逻辑并没有完全兑现,但从当下来看,市场整体情绪以及风险偏好都比较积极,在这样的情绪氛围下,人工智能板块由于具备了机构资金少并且未来预期想象空间巨大的特点,在一季度受到了热烈的追捧,走出了一轮非常强劲的上涨,但目前还是题材炒作为主,可能未来的一到两年内我们很难看到相关产业链公司业绩真正落地。

  AI技术突破具有时代意义,股市往往会放大短期趋势而忽视长期变化

  中国基金报:AI板块近期引发私募争论,有人说是泡沫,买了不知套多少年,有人觉得是颠覆性变革,要拥抱伟大AI时代,你怎么看A股的AI股票表现?

  范迪钊:首先必须认识到AI技术突破的时代意义,这次chatgpt的出现,可以说是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奇点,AI第一次具备了一定的人类智慧,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对投资的影响是巨大的。AGI具备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在to C领域,AGI交互方式的变化以及智能互动,会极大的改变应用场景的入口,超级智能终端将会出现。在to B领域,AGI能够极大的降低许多行业的门槛,提升生产效率,尤其是办公、内容生产、软件、教育等领域。所以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投资界,都必须对AI高度重视。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对AI相关股票的追捧是合理的。

  当然,股票市场的表现往往会放大短期的趋势,而忽视长期的变化,具体而言,现在AI股票的投资出现了以演绎为主导的特征,即重视方向性、逻辑性,而忽略了投资标的的能力以及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形成了小段子研究推荐、炒故事、炒主题的泡沫化特征,这点和14/15年的移动互联网泡沫是有些类似的。回顾上一轮泡沫,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是有着坚实的行业基础的,但回过头看真正在产业和市值上受益的是几大互联网平台以及部分的行业细分龙头,当时绝大部分涨幅在十多倍的计算机传媒公司最终都跌回了起点、甚至于退市。产业的巨变是机会也是挑战,最终受益的一定是那些有资源、有能力、有决心的优秀公司,从投资的本质,也应该是鼓励这些公司。

  廖茂林: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是正确的,看似矛盾的背后实际上是观察的时间窗口不同。从短期来看,目前A股市场上AI的驱动更多源自于题材炒作,未来的一到两年可能很难看到业绩实质落地。

  但长期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具备了广阔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绿色能源与效率提升将会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从效率提升这个要素来说,机器生产作为手工生产的替代,需要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发展,从而提高机器的性能和适应性,最终实现效率的提升。并且从技术变革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今科技浪潮的重要代表,未来人工智能的技术演变将会对各个行业和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为各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与机遇,因此,我们应当去拥抱人工智能,拥抱其伟大变革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詹凌蔚: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在成交如此火爆,市场关注度极度提高的背景下,整个人工智能板块会有一定的波动并出现分化。我们相对比较看好算力相关硬件方面的投资机会。算力硬件方面,站在较长的持有期来看,是能够有基本面支持的。对于ChatGPT的应用领域,我们认为盈利模式还不清晰,还不太能够去测算基本面的盈利能力。所以,我们觉得当前AI板块的炒作,已经让我们感觉到有一些像1999年互联网泡沫和2015年互联网+泡沫。市场已经进入到一定程度上的击鼓传花,资金堆积,投资者情绪极度高涨,甚至疯狂的阶段了。我们认为短期还是要注意回避回调和大的波动的风险。

  即使是相对有基本面的算力板块,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光模块等包括带动的PCB覆铜板和半导体芯片,我们认为即使是比较乐观的预计,即边际上能提高行业未来三到五年复合年化增长率10%-15%,按照当前股价的估值来看,实际上也透支了未来三年甚至以上股价的成长空间。

  相应的,对人工智能板块基本面的研究上,我们会重视其带动的数据大爆发带来的网络安全、网络维护以及衍生的数字经济在计算机应用和软件以及信创行业的投资机会。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些行业,目前还没有被过度定价,没有完全脱离基本面,还有一些优质的公司可以在人工智能板块未来的波动中去择机参与。

  汪忠远:AI通过chatGPT的方式,第一次找到了实现路径,让人工智能走到了台前和人们的生活生产结合,是新一波技术浪潮的开始。但我们看到国外的AI受益主要是英伟达和微软这些大公司,小公司波动大而并没有持续行情,A股的表现丰富得多,但也要甄别自己参与的是主题投资还是能找到的真成长类公司。

  高波:泛AI股票中,多数有蹭概念、蹭热点的嫌疑,真正能开发出大模型,带来实际应用场景落地,并转化为利润的公司数量恐怕并不多。

  多家私募表示积极参与AI投资,有的按单行业较高仓位配置

  中国基金报:你会否参与AI赛道的投资?

  刘晓龙:AI是一次类比于移动互联网的变革,从投资角度,这种时代性的主题不可完全没有配置。我们在2月开始研究并成立研究小组,从算力这个点突破,逐渐延伸到算法和应用的各个方面,大致按照单个行业的较高仓位进行了配置。

  范迪钊:我们一定会参与AI赛道的投资,产业的发展和股票市场无关,是产业趋势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反过来也最终会在股票市场上反应。所以无论股票市场短期表现如何,我们都会高度重视AI赛道的发展,并根据我们的判断,选择其中能为中国AI产业发展做出关键贡献的优质公司做投资。

  汪忠远:我们在年初已经基于转型的大背景开始布局TMT板块,也算是参与了AI赛道的投资,就像2月份的投资月报中描述,“部分权重幸运地搭上了chatGPT的快车“,但我们参与是成长方向的投资而不是纯主题投资。

  高波:会。chatGPT4.0等的发布意义非凡,这是一次人类技术的重大进步。投资上会加大通用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和游戏股的关注度,择机进行适度参与。

  詹凌蔚:我们在二月底三月上旬,有小规模、小幅度、阶段性参与人工智能板块的概念性投资,主要参与的方向包括多模态相关的概念品种。在前期也有参与算力相关的投资,但在ChatGPT的应用方面,基本没有参与。

  总体上,我们把人工智能板块的主题投资,当做阶段性的热点来看待,因此,我们参与的力度非常小,没有深度的,以长期持有的方式参与。

  廖茂林:短期内暂时不会涉足AI赛道的投资交易,从我的投资策略出发,布局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需要看到未来一年内的基本面拐点,而目前的AI还暂时没有看到在近一两年内能够实现业绩兑现的可能,因此短期来说会对人工智能板块保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但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将会对各个行业和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或将成为未来五到十年中产业变革的核心主导,其蕴含的投资潜力非常巨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其技术的演变发展,虽然我们在投资上短期不会去涉足,但投入资源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尤为必要,未来伴随着对其技术演变趋势及变化规律的进一步明晰,在看到明确的基本面拐点后,我们将会积极参与AI赛道的投资。

  中国经济复苏加速,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基金报:你对二季度经济形势怎么看?

  詹凌蔚:二季度坚定看好国内经济复苏加速,叠加美国交易衰退时间窗口,看好A股及香港市场。预计本轮库存周期将于2023年二季度见底,之后逐季回升,带动企业盈利增长反转向上。

  站在当前时点,中期来看比较确定的是市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可能严重低于实体经济层面的进展。二月份金融数据显示,经济增长的金融条件正在持续地全面改善,企业贷款、居民贷款、社融总额增长等指标都大幅度超过市场预期,金融数据无论在结构还是总量方面都持续在改善,这必然将体现到未来经济增长数据上。同时,一二月进出口与贸易顺差数据也大幅超预期,这进一步对今年中国经济的强复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此外,通胀数据依旧低位,货币政策存在保持宽松的条件。综合而言,我们坚持认为中国经济处于强复苏的初级阶段,对今年全年中国GDP增长大幅度超出政府既定目标持有很乐观的判断。

  此外,美国通胀韧性较强,美联储难以在2023年转向货币宽松政策,美国经济大概率陷入滞涨泥潭。我们认为美国经济中某些高杠杆部位在今年某个时点产生流动性风险乃至危机的概率正在大幅度上升,这将对全球风险偏好产生不利影响。

  廖茂林:今年一季度伴随疫情的快速过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叠加扩内需政策的有力托举,产业景气度经历了去年的极端冰点后重回扩张区间,经济复苏也逐步迈向正轨。今年是蓝图转为施工图,开启伟大复兴之路的元年,展望二季度以及下半年,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不断迈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复苏的巨轮势必进一步提速前行,由此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充满信心。

  刘晓龙: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很有信心,但经济复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环展开的时间。目前看,经济复苏较为正常。地产数据目前超预期,今年前三个月的新房销售同比去年正增长,考虑到去年4月开始新房销售断崖下跌,全年展望乐观。经历过熊市的市场,往往对前景都比较悲观,需要持续的利好兑现来累积信心。

  高波:虽然当前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有所担忧,但我们认为经济复苏的趋势仍然还在。从一季度的各类经济指标看,尽管以房地产、基建、出口等为代表的需求拉动不算很强,但生产端的数据并不弱,同时出行数据也基本超过了2019年疫情前水平。我们对二季度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并不悲观。

  范迪钊:今年是经济恢复正常之年,由于没有了疫情因素的干扰,经济会进入自身发展的轨迹。整体来看,总量恢复但受潜在增速下滑的影响,结构转型但受逆全球化的制约。

  汪忠远:二季度经济形势会反应前面半年一系列经济措施带来的效果,总体谨慎乐观。

  二季度有望迎来较好的配置机会

  中国基金报:对于二季度的整体市场走势您怎么看?有哪些机会和风险?

  廖茂林:回顾一季度市场走势,市场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化,以计算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风险偏好板块受到追捧,成为市场风口,板块的估值以及股价出现过热的现象。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经济实质性复苏的逻辑得到进一步验证后,市场会将目光更多地回归到具备优质基本面表现的投资标的。在我们看来,光伏行业中以技术创新引领发展的企业,在各产业环节利润合理回归后,业绩逐步兑现,叠加当下市场对于科技行业的强风险偏好,有望迎来一个强基本面支撑的投资机遇。

  高波:基于当前温和的市场环境,我们认为二季度权益市场仍值得乐观期待。同时,一季度由于AI行情带来比较机制的资金虹吸效应,使得部分非AI板块出现大幅回调,从业绩增速和估值来看,很多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投资吸引力。二季度最大的风险仍然在于中美关系是否会激化到对产业有显著影响。但我们也看到,中美关系保持竞合是长期态势,只要地缘冲突不再升级,市场边际承受能力也在加强。

  刘晓龙:从全市场来看,随着AI板块走出持续的赚钱效应,场外资金有可能会逐步进场,从而带来市场整体温度的回暖,这对于整个股市是一件好事。叠加目前国内流动性合理宽裕,估值扩张的空间有望逐渐打开,将有望逐渐迎来较好的配置机会。如果4月经济修复超预期,市场资金可能向其他板块发散,那么AI板块可能会产生一定调整;但如果经济修复不符合预期,AI板块有可能继续表现。

  汪忠远:2023年是修复之年,总体看好二季度的市场走势。机会来自于新生的景气行业,会关注年报和季报出来后,增长确定并加速的行业和公司。风险方面则主要关注国内经济托底力度和国外通胀会否超预期。

  范迪钊:综合经济周期、政策刺激以及地缘政治各方面的影响,我们认为经济形势的亮点还是集中在数字中国建设的相关领域内,这是在股票市场容易形成各方共识的领域,也是投资的机会所在。而市场的风险主要是外部因素,比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以及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的变化,目前看起来是往有利方向在发展,但也不排除逆转的可能。

  詹凌蔚:我们会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机会。第一,经济复苏超预期。随着二季度经济周期出现向上拐点,企业盈利总体增速也将拐头向上,叠加美联储加息尾声,我们看好工业金属与原油价格表现;叠加原油价格稳定,大化工、炼化、农药等子行业值得关注。第二,美国滞涨与去美元化。港股市场或将迎来大级别行情机会,随着人民币全球金融体系地位提升,A股也有重估的可能性。第三,产业周期的优胜者。行业增速从高速下行至中低速,供给端竞争加剧,优质企业将逐步胜出。阶段性看好储能、光伏,长期看好电动车产业链优质龙头公司。第四,央企估值修复具备可持续性。过去十年,央企在资产负债率降低、ROE持续提升、自由现金流充裕等作用下,企业价值提升。同时提高分红比例,在极低估值的背景下使得分红收益率大幅提高,相关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全面注册制来了,“闭眼打新”时代结束

  中国基金报:4月份全面注册制新股上市,今年来新股破发也常态化,你们会否参与新股的打新以及上市后的投资,怎么看待新股市场?

  詹凌蔚:我认为实施全面注册制之后,新股上市破发的现象会频繁发生,新股上市的制度性溢价将全面消失。新股上市的定价,将越来越取决于短期的市场走势、系统风险的程度、公司长期经营的基本面以及品质的优秀程度。因此,新股上市的收益将会大幅度缩减。

  我们基本上不会参与专门的新股打新,但会参与持仓股票的配售。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新股上市的发行定价目前看还是有些偏高;另一方面,新股上市以后在二级市场的定价也不一定旱涝保收。所以我们更关注的是新股上市以后在二级市场定价的有效性,在二级市场交易中寻找相关的投资机会。

  廖茂林:正圆一直以来的投资决策是以投资标的基本面为依托,挖掘具备基本面拐点的投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新发与存续的股票于我们而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并不会因为是新股就更加看好,投资的关键是聚焦公司背后的基本面机会。

  汪忠远:国内的全面注册制要求严格,公司质地大面积恶化和造假情况并不容易出现,但定价会更市场化,新股需要甄别。我们会在新股上市后观察一段时间,等定价合理且有安全边际时再买入。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并不担心注册制后A股的港股化。港股上市公司的构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逊于A股,即便注册制后投资人也能在大小公司中找到好的投资标的和成长方向,效率会高过港股。

  范迪钊:我们会参与新股上市后的投资,选股标准和已上市公司是一样的。

  预计油价维持中等偏高位置,全球经济可能处于滞涨环境

  中国基金报:欧佩克+宣布减产,您认为这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怎样影响?

  詹凌蔚:欧佩克+宣布自愿减产,每日减产160万桶,基本上相当于日原油产量的1%左右,事实上在边际上还是比较大的变化,所以立即引起油价大幅上涨。

  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影响值得注意:第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推动了油价重新回到80到90美元的波动区间。在今年欧美有较强的经济衰退预期下,也是在美国持续抛售战略库存的情形下,油价稳定在80到90美元之间的波动,对于美国通胀的上行压力是比较大的。同时也使得美联储在持续加息后中小银行流动性危机影响的情况下,面临进退两难的格局,也进一步印证我们原来预期的美国等西方主要经济体在2023年处于滞胀压力。第二,二战以来,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石油美元,欧佩克+的自愿减产,可能会对石油美元形成一定的冲击。第三,反映了亚非拉,包括中东国家去美元化的意愿。

  高波:欧佩克+宣布减产,可能更多是对全球经济的一种反馈。自去年10月份欧佩克宣布一轮减产后,实际上至今实际减产量并不高。一方面,本轮减产是基于对未来欧美经济衰退的担忧的提前规划;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俄乌冲突以后,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出现较大变化,欧佩克+在全球原油供给总量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美湾产出能一部分对冲其减产。基于目前供需平衡的能力,原油价格处在80到100美元之间波动。

  汪忠远:欧佩克的减产是整个地缘局势的一个部分,以后一段时间油价可能要维持中等偏高位置徘徊,不会跌到很低位置,因此全球经济可能仍然在滞涨环境中挣扎。

  范迪钊:我们认为未来全球会进入持续高通胀的时期。美国在俄乌冲突上的制裁使得其全球公信力及领导力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制造业的脱钩政策,使得发达国家整体上将面临长期的通胀压力。总体而言,逆全球化的趋势必然会对长期全球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原油化工品、工业金属值得关注,看好权益类资产配置时间窗口

  中国基金报:近期国际油价走高,如何看待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类股票的投资机会?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会怎样规划?

  高波:除了全球出现严重衰退这种极端情形外,我们认为油价不具备大幅上升或下跌的基础,可能就在80到100美元之间波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能源类股票可能需要更多看自身赛道的特点,例如原油开采类公司可能会受益于油价的小幅上行,但跟去年相比可能同比增长也并不高;原油加工类公司将会受益于原油价格处在相对温和舒适的区间,有利于稳定其盈利能力;煤炭价格可能关系并不大,更多看国内煤炭供给的恢复程度。

  在大类资产上,我们还是继续相对看好权益类资产。在经济温和复苏的初期,权益资产既能获得企业盈利的恢复性增长,又不会受到高通胀、高利率的冲击,可能是经济周期四个阶段中最舒适的时间窗口。

  詹凌蔚:我们认为,不仅是原油,包括大宗的工业金属,以铜电解铝为例,可能都进入了一个相对新的发展阶段,即供给端持续的约束和控制产量,需求端相对平稳的情况下,所有的原油、大宗工业金属可能未来的价格波动都会放缓,而且形成一个相对稳健的价格上行趋势,这对于我们研究和布局上游资源品的投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未来,包括原油、煤炭、工业金属在内的资源品和金属、金属制品的长期的投资价值将越来越显现。因为在去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更加重视能源和工业金属的供给安全。因此,我们认为,全球的原油化工品炼化,包括煤炭的供应商,包括工业金属,特别是电解铝的投资价值,是值得关注、跟踪和研究的。

  汪忠远: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类公司仍然有投资机会,更多集中在港股的便宜标的,从分红收益率角度仍然有吸引力。

  对后市乐观保持高仓位运作,调仓到AI、AR等科技成长板块

  中国基金报:当前的整体仓位如何?年内的调仓换股情况怎样?基于怎样的考虑?

  刘晓龙:目前产品仓位9成左右,年内仓位变化不大。我们在去年10月底从经济复苏角度进行调仓,增配了带消费属性的估值够低、调整时长够长的港股互联网,11月配置了地产复苏板块(家居家电等)。自此之后到现在,仓位维持在9成左右,期间仅作结构调整。我们也维持对经济复苏的看法。同时,AI是一次类比于移动互联网的变革,我们在2月开始研究并成立研究小组,大致按照单个行业的较高仓位进行了配置。AI做为市场导火索正在快速产生赚钱效应,叠加经济复苏,有望从板块带动整体性机会。

  范迪钊:我们目前处于中高仓位,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科技、医药、新能源这些领域,总体上还是维持我们原有的风格,专注于成长性股票的投资,而今年成长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同时医药行业疫情后会有较大的修复,而新能源板块中还是有很多细分领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股价已经超调。

  高波:基于对今年行情的看好,目前仓位较高。当前,资产配置主要分布在通用人工智能、经济复苏以及中特估三个方面。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大概率会在低基数、疫后需求释放、房地产企稳、积极的经济政策等因素支撑下明显回升。在这个过程中,预期较为稳定、受益于经济复苏的行业和公司值得关注。另外,从PB角度以及业务估值层面,三大运营商、石油等央企长期被低估,而这类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经济责任,增长空间较大。

  詹凌蔚:目前大类资产配置中,股票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一直维持在80%到90%之间波动。二级资产配置上主要布局是在低估值央企以及对近期持续下跌的光伏、储能和部分电动车的优质公司越跌越买,积极进行左侧布局,同时在地产产业链,可选消费上也有挑选优质公司进行布局。此外也在军工行业、电网电力设备行业以及部分港股中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布局。

  调仓方面,今年一季度调仓的力度不是特别大。主要在一月份,部分减持了冲高的消费品,在一二月份保持相对均衡的配置,在三月份,市场出现大幅分化的背景下,开始逐渐远离趋势性上行的品种和行业,转向因机构博弈、资金转换所带来的光伏、储能等行业的下跌机会。后期我们会坚持对光伏、储能等行业优质公司越跌越买的投资策略,中长期角度开始关注电动车产业链,包括对优质电动车终端厂商投资机会的关注。

  廖茂林:当前整体保持在相对高仓位的运作状态;在调仓换股方面,正圆主要根据所研究的公司基本面情况和未来市场情况进行灵活仓位调整,年内主要增加了一部分AR/VR板块的配置,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我们认为苹果MR的推出将会为这个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打破现有的技术壁垒,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产品体验,以此带动相关产业链公司基本面得到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前投资者对于科技公司的估值水平与成长潜力都持有乐观预期,风险偏好也比较高,AR/VR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在教育、医疗、娱乐等多个场景中都具备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在这个积极的背景下也有望得到更多的认可。

  汪忠远:我们今年一直维持较高仓位,年内会在复苏和转型两个大方向基于景气情况适度切换,均衡配置,动态调节。5%的GDP的目标难有大水漫灌的单边行情,投资和地产链条涨高需要适度调整到TMT、消费和医药等转型方向,反之亦然。

  国内关注经济复苏情况,海外看美联储政策变化

  中国基金报:您认为二季度最需要关注哪些变量?

  刘晓龙:与经济相关的高频数据和宏观数据等。

  范迪钊:二季度的变量主要集中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上。国内的政策趋势是比较确定的,即支柱行业比如房地产、汽车等托底,大力进行数字中国的新基建。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过去一年发生了多次摇摆,目前市场普遍认知是加息接近尾声,但首次降息时间点不确定。这个市场共识是脆弱的,很容易根据通胀、就业乃至金融机构风险事件而发生摇摆,从而对全球资本市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整体而言,美联储如果确认加息周期的终结将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市场可能因此进入真正的反转行情。

  高波:从市场环境看,二季度权益市场值得关注的因素包括:第一,进入春季以后,经济恢复的动力能否持续加强,给投资者以更大的信心;第二,4月份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如何评价一季度的经济状况,以及会有怎样的政策应对;第三,预计二季度美国CPI会经历从6到4的快速下降,并在第三季度以后持平在3上下水平,如果这一数据不出现上行风险,美联储大概率会暂缓加息。

  詹凌蔚: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二季度要关注的前瞻性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仍然是金融数据。总量上,关注银行贷款新增量、新增速度以及社融增速。结构上,关注反映房地产按揭指标的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能不能持续的好转,关注代表信用扩张的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能不能保持在比较高的位置。

  第二个要关注的前瞻性指标是房地产行业的销售数据。一季度的房地产行业的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是比较超出原有的预期的,录得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开门红。二季度要关注开门红的增速能否持续,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能不能紧随一二线城市有所恢复。

  第三个要关注的前瞻性指标是乘用车特别是电动车的销售量是否有所恢复。

  第四个要关注前的指前瞻指标是新出口订单。因为今年市场普遍对出口预期比较悲观,但实际上一季度出口的下滑,可能也就是在5%-6%的幅度,还是比较好于预期的,后续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新出口订单的情况来判断出口。

  第五个要关注前的指前瞻指标,是要在国际经济层面上关注美国的劳动力供给和失业率的状况,以及其相应反映的通胀水平下降的速率和幅度,因其决定了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在什么时候彻底终止。

  最后,在经济内生的层面上,二季度还要关注的前瞻性指标是企业去库存的情况。我们认为企业从主动去库存向被动去库存的转换会在二季度完成,也即意味着库存周期将在二季度明确见底回升。对内生库存周期的分析是我们重要的一个分析框架。对于企业库存的情况跟踪观察的前瞻性指标包括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

  目前我们对上述前瞻性指标的判断,都还是维持在相对乐观的态度。我们认为全年宏观经济GDP的增长率将在6%以上。同时,宏观经济波动,库存周期将在今年二季度见底,我们期待在二季度还能够看到PPI的同比转正以及企业总体盈利增速的转正。

  廖茂林:从整体趋势上来说,对于后市我们应当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市场,但需要回避在一季度炒作过后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标的,警惕其泡沫风险。展望后市,在宏观层面,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我们要去关注的核心变量,其变化从长短期来说都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在微观层面,视角应当更加聚焦于公司背后的基本面变化以及技术创新潜力和天花板等,在资本市场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这些因素才是驱动公司资产价格行稳致远的核心关键。

  汪忠远:国内要关注经济能不能持续复苏,财政和货币的发力程度如何,然后是各方面的产业政策。国外则重点还是地缘政治格局会否恶化,以及经济通胀形势会不会刺激美联储政策反复。

标签:
N本文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