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狂跌!新能源汽车将迎新一轮“降价潮”?

  “碳酸锂价格近日跌跌不休,酷似当年铁矿石价格的走势!虽然我国有广阔的市场,但不掌握定价权,不做长期规划,在短期利益驱逐下,风口来时一拥而上,价格跌时又一哄而散,这种无序发展的惨痛代价如果不加以引导,悲剧肯定会继续重演!”一位采访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慨道。

  4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因碳酸锂价格猛跌,宜春四大云母提锂企业中一半已经停产。针对这一现象,位于江西宜春且拥有云母提锂技术的永兴材料和江特电机成为了关注对象。其中,永兴材料否认了停产,而江特电机则表示,公司确实有部分产线停产,但与网传所谓集体停产来挺价的说法不符。公司部分停产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减少,公司库存增高,从而实行动态调整。

  用“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来形容当前的碳酸锂价格一点也不夸张。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提升,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路飙升,从2020年4万元/吨,直线上涨到2022年的11月的56.75万元/吨。然而,进入2023年却又超预期下跌,4月4日报价22.4万元/吨,距离高位俯冲式下跌60%,近期更是一天一个价,每天下跌1万元。而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对未来碳酸锂价格走势做了新的预判,认为碳酸锂实际成本在3万元/吨左右,预计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至10万元/吨以下。

  “今天进货,明天跌价,谁还敢囤货?这种跌跌不休的悲观预期给下游企业带来了诸多困扰,下跌速度如此之快,囤货必然导致生产成本增高,只能在观望中等待触底,可底部到底在哪?万一当前碳酸锂价格被人为操纵呢?”万创投行研究院院长段志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没有定价权该怎么办?

  商品价格涨跌取决于供求关系平衡与否,段志强分析称,“可期待的发展前景、稳定供应和可控的价格体系是决定碳酸锂价格稳定的三个必要条件。目前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碳酸锂材料的发展前景较好。可是,供应端却存在短板,因为我国碳酸锂高度依赖海外矿产进口,且就像当年上演的那场铁矿石的‘疯狂的石头’一样,我们没有可控的价格体系,更没有话语权,碳酸锂价格去年疯狂上涨后,某个环节独吞了利润,导致一些企业无序一窝蜂的高位布局矿产资源,如今跌跌不休时,发展陷入两难局面。”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钢铁产能和全球一半的粗钢市场,却没有好的铁矿石资源禀赋,铁矿石高度对外依存。同样的困扰如今出现在新能源市场,电池原料碳酸锂也高度对外依存。”段志强举例称,全球铁矿石的供给和需求分部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巴西,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以及FMG四大矿山的出口量占到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80%以上。

  我国新能源领域前景可期,不仅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消费国,也是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最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资源端来看,我国并没有优势。相比美国对新能源市场的布局,我国监管部门和产业链相关企业更应该注重长期布局,否则后期会越来越被动。比如,美国去年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公布,设立了全美2030年新能源汽车50%的渗透率的远期目标,其对上游材料供应商、中游电池厂商和下游整车制造厂商都有所触动。对上游材料厂商而言,法案对核心金属矿物来源以及其在电池中的价值占比进行限制,且占比逐年增加。锂离子电池中,核心矿物如锂、镍、锰及钴等核心元素矿资源大多开采于澳大利亚、印尼、菲律宾、南非等地区,虽然美国矿物的供应占比也极小,但是其规定采购来自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国的会有相应的补贴,还有具体的时间进度表。但是我国当前在长远布局方面还缺乏系统性规划。

  段志强认为,要想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得到长足发展,必须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制定发展规划。

  其一,锂资源没有定价权,但可以想办法对冲风险。比如,可以开发锂资源相关期货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其二,政府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新能源产业不能持续“一团散沙”,政府和产业链企业必须共同采取措施稳定供给,比如,可以在碳酸锂跌至地板价时抄底海外矿资源,既然长期看好新能源赛道,那么就该做到“别人恐慌时我方淡定”,政府方面要鼓励和引导产业企业并及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合理合法掌控锂矿资源。

  其三,规划好长期发展战略。要有节奏地与国际市场同步发展,而不是某个省份在风口来时一哄而上,在锂价格低迷时又选择一哄而散这种短期行为。

  其四,多元化布局很有必要。鉴于锂资源全球资源供给不均衡,不能单一押注锂电电池,应该多技术路线和多种资源同步布局,不仅要有Plan A,还要有Plan B。比如,除了发展锂电池,还可以布局钠离子电池。因为钠的资源丰富,可以减少锂和钴等稀有金属的使用量,虽然其容量低于锂离子电池,但材料成本可大幅度下降。此外,铅酸电池经过近年来环保方面的规范后,其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也可以作为备选项。

  行业洗牌要来了吗?

  碳酸锂的价格变动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车企的利润率关系密切相关。对新能源汽车而言,电池的成本占到三分之一以上,而锂电成本又占据了绝大部分,一旦价格下滑,一辆带电量70KWh的纯电动汽车电池成本至少会下降1万元,这直接受益的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

  自今年3月以来,国内新能源车已经迎来一波降价潮,特斯拉、比亚迪、吉利几何、东风风行等新能源品牌都降到了价格新低位。而碳酸锂价格下跌,也将会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带来新一轮的“降价潮”。

  不过,业内专家认为,降价潮预期不可能那么快。据悉,动力电池及碳酸锂等其他原材料的订购,一半存在3个月到5月的时间差,部分企业甚至会达到一年左右,这意味着短期内的碳酸锂低价还无法反映到汽车成本上,其至少会在三个月乃至更长时间后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

  降价导致下游需求不足,可能会迎来行业洗牌。近期有消息称,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等国内主要锂生产商将碳酸锂的底价定在25万元/吨左右,试图“挺价”。从刚公布的2022年财报可见,坐拥矿产的企业有点着急。天齐锂业披露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4.49亿元,同比增加427.82%;实现归母净利润241.25亿元,同比增长1060.47%,毛利率更是高达85.85%,拟每10股派发红利30元(含税)。如此优秀的业绩当然离不开锂价格的上涨红利。然而,与亮眼年报不相符的是,其二级市场股价已经大幅下滑。

  2022年7月6日,天齐锂业股价一度高达148.57元/股,此后股价便持续震荡下行。截至2023年4月6日收盘,天齐锂业股价仅为76.24元/股,当前市值为1251亿元,股价已经腰斩。

  4月6日,赣锋锂业港股跌近4%,报45.3港元,总市值913亿港元。年报数据显示,赣锋锂业去年营业收入418.22亿元,同比增长274.68%;净利润205.04亿元,同比增长292.16%,创下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不过,其股价自11月中旬达到92.43元/股高位后也开始一路走低,截至4月6日收盘,已跌至64元/股附近。

  业内人士认为,碳酸锂价格波动以及结构性调整后,未来行业会区域健康发展,但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优胜劣汰行业洗牌的现象。

  对此,段志强认为,“一些实力不足以及只谋求赚快钱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而如果自身有实力,技术储备好,以及有客户渠道的企业会存活下来。”

  最后,段志强强调,未来影响碳酸锂价格走势的因素,还包括电池回收这一循环经济潮的来临,当前我国电池退役潮已经出现,必然会给市场带来原材料增量。

标签:
N本文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