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券商集体降薪,超八成员工薪酬下滑

  券商行业的这个年报季,注定不寻常。

  从3月中下旬开始,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等26家主要上市券商纷纷披露年报,无一例外被“围观”,薪酬成为关注话题。

  在大众印象中,券商、互联网、地产都是高薪人群的聚集地,所谓的别人家的公司,令人羡煞的对象。如今发生了一些颠覆。

  房企可能大家都感受到了,由于巨亏,普遍是冻编减员甚至停薪。券商的日子虽说没有这么忧伤,但降薪传闻也不断流传,年报数据则显示,在“降薪”上券商动真格了。

  1

  券商水逆年

  中信仍是一哥

  券商的降薪压力,首先可以从业绩来寻找蛛丝马迹。

  中国证券业协会(简称“中证协”)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证券行业经营业绩短期承压。全行业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9.73亿元,实现净利润1423.01亿元。分别相较2021年下滑21.38%、24.54%。

  这意味着证券行业自2018年后营收和净利连续三年增长的顺风局结束了,刚刚经历了一个水逆期。

  动真格!券商集体降薪,超八成员工薪酬下滑

  不过,根据各家披露的年报,无论是大型券商还是中小型券商都在分化,再次体现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动真格!券商集体降薪,超八成员工薪酬下滑动真格!券商集体降薪,超八成员工薪酬下滑

  中信证券以651.09亿营收和213.17亿净利润规模,继续当榜一大哥。在行业整体降幅超20%的情况下,中信证券算是稳住了,与第二名拉开了近一倍的差距。

  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吓。海通证券和申万宏源明显掉队,海通净利润从128.27亿下降至65.45亿,几乎腰斩;申万宏源净利润27.89亿,大降7成。

  2022 年,海通交易及机构业务收入-17.05 亿元,同比减少 126.16 亿元,降幅 115.63%。申万宏源机构服务与交易业务收入90.89亿元,降幅 53.56%。这也导致两家公司投资收益骤降数十亿。事实上,2022年,拖累全行业经营业绩的主要便是投资业务。

  除此外,锦龙股份、红塔证券、中原证券、东兴证券、东方证券、国投资本(安信证券)也远远跑输行业平均水平,锦龙股份净利润大降198.31%,成为唯一亏损的券商。

  值得一提的是,方正证券、信达证券是目前仅有的两家保持净利润正增长的上市券商。2022年,方正证券自营投资表现亮眼,实现收益22.33亿元,使得净利润同比增长17.88%至21.48亿元,创6年新高。

  与传统券商不同,东方财富凭借互联网生态优势,证券服务收入逆势增长,净利润仅微降了0.51%。一年收入124.86亿,有85.09亿都转化为了净利润,赚钱能力着实惊人。

  备受关注的投行业务方面, “三中一华”格局较为稳定。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86.54亿元,70.06亿元,牢牢守住两强位置。2022年,中信证券主承销 A股IPO规模排名第一,中金公司则拿下主承销港股IPO规模第一。

  注册制下,得益于投行业务优势,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ROE均超8%,盈利水平处于头部券商第一梯队。

  2

  行业普调

  券商一年少发110亿元薪水

  除了业绩冲击外,早在去年,中证协、财政部先后出台 “限薪令”,范围从券商扩大至金融领域中的国有金融控股企业。

  自从 “限薪令”以来,控制薪酬“差距”,向一线员工倾斜,建立薪酬追索扣回制度等就成为券商薪酬变动的重要方向。深蓝财经根据最新披露的年报数据统计,2022年,券商行业员工薪酬普遍在下调。

  首先是行业总薪酬降了。以“年度总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口径计算,26家券商2022年合计薪酬为1302亿元,而2021年为1416亿元,单年度缩减约110亿元,同比下降8.05%。

  其次,人均薪酬降幅更多。以“人均年薪=年度总薪酬/[期初员工总数+期末员工总数)/2]”口径计算,26家券商2022年人均薪酬为51.49万,而2021年为61.79万,同比降 16.67%。

  员工平均薪酬之所以比总薪酬下降更多,主要是由于从业人员规模增长。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26家券商的在职员工总数分别为187697人、210146人、226533人,三年净涌入3.88万名“打工人”,主要流向了头部券商。

  从各家人均薪酬具体变动情况来看,26家券商中有22家都降了,占比超八成。

  动真格!券商集体降薪,超八成员工薪酬下滑

  降幅最大的是招商证券,人均年薪从77.97万元降至47.27万元,人均减少30.7万,降幅近40%。券业一哥中信也带头下降11.68%,最终,中信以人均薪酬83.64万元,成为行业薪酬水平的“天花板”。而人均降薪数额最多的中金公司,2022年降到81.96万元,同比降幅29.6%。

  有意思的是,方正证券、信达证券两家净利润增长的券商,人均薪酬也降了。而东方财富、国泰君安、红塔证券、光大证券净利下滑,薪酬反而涨了。申万宏源在净利大降70%的情况下,人均薪酬仅下降了6.32%,人均年薪66.71万,业内排第四,这也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际化业务成效显著的券商,薪酬水平较高。

  如中金公司长期海外布局,国际化程度较高,2022年末有1081名员工位于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日本及德国等地,境外员工占比7%;实现境外收入52.02亿元,境外收入占比达19.94%。尽管中信、华泰等没有在年报中单独披露境外员工数量,但不难推测,海外员工数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平均薪酬水平。

  动真格!券商集体降薪,超八成员工薪酬下滑动真格!券商集体降薪,超八成员工薪酬下滑

  高管薪酬变化方面,有22家高管年度薪酬总额同比下降。东兴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下降最多,分别下降了61.24%、56.3%、54.16%,大幅超过人均薪酬下降比例,表明工资在向一线员工倾斜。

  目前,在券商董监高层面, “年薪千万”已经绝迹。

  3

  行业内卷+外资逼近

  券商薪酬体系何去何从?

  整体来看,券商这轮降薪是动真格了。

  实际上,金融行业一直属于人才密集、智力密集的行业,相关公司最核心的资产就是“人”。据年报数据推算,2022年26家券商人均创收97.6万元,人均创利54.85万,这无疑是大多数行业所不能企及的。

  优秀的人才体系为实现人均高创收打下了基础。根据国内知名职场社区脉脉的调研数据,投行/券商属于典型的高优人才行业,从业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超过78.07%,学历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从年龄分布来看,投行/券商从业人员以30岁-40岁的社会中坚人才为主,占比超过55.72%。

  动真格!券商集体降薪,超八成员工薪酬下滑

  即便如此,券商机构也未能逃过“内卷”的命运。有从业人员表示,券商行业是“智力+体力”的双重投入,尤其是在项目最紧张时期,投行员工会一直在项目现场熬夜奋战。所以针对降薪消息,也不乏有人诉苦:多劳多得,收获应当与投入成正比。

  显然,券商降薪之后,如何激励人才、稳定员工队伍已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经济学家余丰慧告诉深蓝财经,以券商为代表的国有金融控股企业降薪,跟经济复苏较弱、降薪潮蔓延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但降薪不意味着一降就不能涨了,经济复苏了,业务繁荣了,同样可以提提薪,都是市场化的机制。”他强调。

  加速开放的背景下,谈及薪酬与人才的关系,中资券商还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国际投行 “狼来了”。

  1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公告,核准设立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这是首家新设的外资独资券商,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证券资产管理(限于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在中国证券市场,外资控股券商已达10家,同时还存在7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包括贝莱德、泰达宏利、上投摩根、摩根士丹利华鑫等。

  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布局中国市场,而高薪抢人无疑是其快速本土化的一大利器。无独有偶,正如前文所提,中资券商也在积极“出海”,不断壮大国际化业务,赢得更多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更直接的竞争不可避免”,分析人士指出。为了留住关键人才,中资券商势必要保持必要的薪酬吸引力,才能在与国际投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脉脉调研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疫情逐渐趋稳与经济的回暖,从2023年2月份开始,投行/券商行业人才的需求侧与供给侧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趋势。

  动真格!券商集体降薪,超八成员工薪酬下滑

  如此看来,一个合理的券商薪酬体系既离不开监管层的指引,也逃不开市场的规律。

  针对外界对于券商薪酬的关注,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在日前的业绩发布会上也进行了正面回应, “薪酬体系是通过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共同制定。同时,也会考虑、按照主管机构的一些薪酬指引和指导意见,来设定薪酬管理办法。”

  他表示,中信证券未来的薪酬体系,一定能使股东满意,使员工满意,也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广大投资者(认可),起到社会效果。

  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了整个行业薪酬制度走向理性的声音。

  

标签:
N本文来源:深蓝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