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 什么情况下月经推迟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攀升震荡,商品市场受外围影响不确定性增强,量化私募表现分化,指数增强等股多产品表现相对较强,CTA(商品期货策略)表现较弱。同时,由于近几年量化规模增长较快,基础市场又在不断变化,私募也在不断研发新策略。

  指增产品受益市场,CTA策略较弱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整体获得正收益,但不同细分方向仍有不小差异。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目前有业绩记录的2216只股票量化产品,今年来整体收益为4.27%,其中1868只股票量化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为84.30%。

  细分来看,628只量化对冲产品今年来整体收益为1.47%;828只空气指增产品今年来整体收益为4.39%,513只中证500指增产品今年来整体收益为6.76%,156只中证1000指增产品今年来整体收益为7.95%,91只沪深300指增产品今年来收益为2.24%。可以看出中证1000指增产品业绩亮眼,这也与该指数今年以来表现密不可分,中证1000指数今年以来,截至3月24日,指数涨幅9.33%。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向中国基金报表示,今年以来股票量化产品百花齐放,实现正收益占比84.30%,其中中证1000赛道收益较为明显达到7.95%,越来越多的量化机构开始布局1000赛道,更有头部量化机构早在去年就在各渠道发售1000指增,配合市场反弹和优秀的超额表现募集到大量资金,近期已封盘。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关晓敏也表示,今年以来,量化股票多头表现较好,阿尔法策略次之,CTA表现较弱。策略表现跟市场表现趋同。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新宇表示,今年以来的量化超额整体较为平稳,且主要在2月份有不错的表现。从市场风格来看,1月份由于北向资金的扰动导致市场风格发生了短期的剧烈变化,并不是非常适合量化策略的运行发挥;而2月以来小票有着更优异的表现且成交量有明显回暖,对量化策略的运行是较为有利的。

  从事私募FOF投资的汇鸿汇升投资表示,今年以来,不同量化策略的表现有所分化,由于国内经济复苏的力度和美国加息预期的上调使得商品需求端的方向仍不明确,难有较强的趋势性行情,CTA策略表现总体偏弱;由于基差成本持续维持低位,春节后市场成交量和情绪有所恢复,市场中性策略整体表现相较于去年有所回暖,呈震荡上行趋势;指数增强策略超额稳健上行,总体来看1000指增超额优于500指增,优于300指增,今年来微盘股大幅上涨,导致在市值风格上不同风格暴露的管理人,业绩也出现明显分化。

  多家私募也表示,旗下指增产品今年表现较好,也有将指增产品作为重点。黑翼资产创始人邹倚天表示,2023年,公司是将股票多头类作为重点发行的产品,包括中证500指增、中证1000指增以及全市场量化选股,都是满仓运行,不做仓位择时。从业绩表现来看,公司的量化股多产品也处于行业前列。明汯投资也表示,今年明汯低风险多策略对冲系列、中风险精选CTA系列、高风险股票精选系列均实现了正收益,今年股票市场较好,全市场选股的股票精选系列表现更突出一些。

  稳博投资创始合伙人郑耀和思源量化创始人、投资总监王雄也告诉中国基金报,公司的量化指增产品都取得远高于同行的超额收益。宽德投资、思勰投资也表示,今年以来指数增强产品明显较强。

  创新升级,量化私募不断探索新策略

  最近几年,量化私募快速发展,规模大幅增加造成一定的市场拥挤,叠加A股市场的变化。量化私募们也在不断的演进创新策略。

  邹倚天说,公司的股票策略已经完成了一轮升级,其中机器学习因子已完成新的迭代,总体策略体系更加完善。基本面因子中上线了一批新的非传统财务因子,效果非常明显。人工量价因子中增加了一批高频因子,特别是增加了lvl2因子。目前,公司核心策略研发投入仍在持续加大。

  在进入行业前,对量化私募有着深入研究的王雄表示,在几年前就预判了当时主流的高频量价为主的量化指增策略的局限性,就一直有在迭代更新策略,这些进化不仅仅是在因子的层面,更是在底层技术工具、信息源、投资逻辑、人工智能方法等等层面上。由于策略上的深度基本面量化模型的创新,让自己可以去做更多的产品上的创新。

  郑耀说,公司去年4季度到今年1季度针对宏观、事件、另类数据等方面因子进行了重点开发,同时也对基本面模型、价量类因子也进行了持续的迭代和创新。公司的理念是面向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市场变化,提前做好策略的储备,丰富超额收益来源,持续保持策略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宽德投资也表示,公司持续进行因子模型的迭代升级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奉行“研究走在管理规模前面,投研走在失效前面,模型走在市场前面”的理念。从研究框架和因子来源上分析,超额一方面来源于因子和频段较为均衡;另一方面是全波段的预测。在这些深入的工作完成后,就能适应不同的市场风格,力争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思勰也投资,一直会先于市场的变化,前瞻性地做出开发新的因子及策略模型的投资决策,并持续地调整和完善模型,力求获得不断的业绩回报。

  头部量化私募明汯投资则表示,目前的投研框架已经较为成熟,更多还是围绕精细化优化提升,公司将持续对智力和算力的高投入,始终保持业内顶级配置。

  具体如下:明汯始终结合自身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往“全周期、多策略、多品种”持续发力,做到:

  A. 股票量化模型多周期覆盖:包含高频、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等不同预测周期。在当前的量化规模下,中周期占比较高;

  B. 储备更丰富的底层因子:覆盖微观结构、价量因子、基本面因子、事件驱动因子等。当前,基本面因子虽占比不高,但容量更大,未来有望贡献更高的超额收益,所以会持续深入研究;

  C. 积极推进产品布局和创新:搭建低中高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线,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

  对于今年的发展规划,思勰投资表示,还是会坚持做好产品策略为先的原则,继续修炼提高投研能力、开发出更优更有效的投资模型,为客户带来更佳的投资体验。在策略业绩稳定的基础上,思勰会适时地推出创新策略或产品,与时俱进、丰富自身产品线,也为金融行业的创新贡献绵薄之力。

  郑耀说,今年投研方面,主要工作依旧是在alpha方面。还是希望能够在研究方法方面能有进一步的突破。投研团队会进一步扩展,寻找更多的另类数据,丰富收益来源。市场方面,增加团队服务能力和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拉近和我们的投资人、合作机构的距离,和投研打好配合,在合适的时点给投资人推最容易获取收益的产品。

  邹倚天说,今年的发展仍将聚焦在中证500指增、中证1000指增以及量化选股策略上,加强投研投入和策略迭代,打造稳健的量化多头产品,为投资人争取理想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将最大程度平衡收益和风险,一方面持续迭代策略保持进攻性,为投资人争取更好的收益;另一方面将严格控制风险,保持策略和收益的稳健性,提升客户的投资体验。

  王雄说,作为一个初创私募,今年的主要发展还是把产品线跑起来,把产品做好,并适当开始做一些品牌建设。

  量化私募“借道”配置公募产品引争议提升投研能力是核心

  今年以来,多只公募量化指数增强策略产品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前十大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单中出现量化私募的身影,其中不乏百亿量化私募,量化私募的投资动向随之曝光。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一方面是为了扩大策略规模容量;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某些渠道的特定需求。在业内人士看来,量化私募借道配置公募指增产品是“多此一举”,这其中不仅存在合规风险,还有悖于投资人的信赖。

  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以及天然存在的策略容量压力,量化私募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加快因子及策略模型的迭代效率,提升策略丰富性,在能力范围内寻找最优管理规模半径。

  扩大策略容量、满足渠道诉求

  量化私募“借道”配置公募产品

  记者翻阅公告发现,易方达中证500增强策略ETF、博时中证500增强策略ETF、华泰柏瑞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银华沪深300价值ETF等多个公募指增产品的持有人名单中,均有量化私募旗下产品出现。

  分析其背后原因,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表示,一方面是因为部分规模较大的量化私募考虑到策略容量问题,可能会选择配置公募量化产品得以“扩容”。丰富的产品线也会存在配置型策略产品,主动买入公募ETF无可厚非;另一方面私募机构为了满足资方渠道的冲量诉求,定向购买公募量化产品。

  “有的管理人可能出于扩大策略容量的目的来配置一些公募量化产品,有助于降低整体波动率。还有一些管理人是为了开展通道业务,来满足渠道的特定需求。”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表示。

  汇鸿汇升投资分析称,这一行为的背后原因有两点:其一,私募自身策略超额能力下滑,希望通过配置公募量化产品平滑波动。其二,私募策略容量到达瓶颈,希望通过配置公募产品扩大策略容量。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无论是策略模型的迭代开发能力,还是过往业绩表现,量化私募的整体表现都优于公募量化,量化私募借道配置公募指增产品是“多此一举”。这其中不仅存在合规风险,还有悖于投资人的信赖。

  “正常来说应该不太会出现私募量化产品直接购买公募量化的情况。据我们统计,量化私募的超额能力显著优于公募量化。”在稳博投资创始合伙人郑耀说道。

  思源量化创始人、投资总监王雄同样认为,在指数增强领域,甚至在特定行业里的选股增强领域,优秀的量化私募都比公募有更好的超额获取能力,并不觉得有必要配置公募的相关量化产品。

  孙恩祥直言,私募开展此类业务虽然目的仅仅是为了扩张规模,但是不得从事通道业务本就是中基协明文规定,明显存在合规风险。从策略本身来讲,闲置资金购买公募货基、债基等做现金管理增厚产品收益,或者满足配置型策略产品的投资需求这些都是情理之中,但是拿着高昂的管理费还要提取业绩报酬再去买“同行竞品”交付给投资者,有损投资者利益。为了规避此类风险,投资者在选品时应主动对比同策略公、私募产品的费后业绩表现。

  宽德投资表示,基金行业大浪淘沙,量化投资也会更加趋向成熟理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在投研能力、风控管理、产品组合等方面兼具“硬实力”的机构,才能更好地与各参与者一起享受发展的红利。

  量化私募面临策略容量压力

  核心仍是提升投研能力

  如何平衡规模与业绩的关系、如何突破容量天花板带来的限制,这是不少量化私募管理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为应对策略容量压力,量化私募不断提升投研能力、风控能力以及策略丰富性,在能力范围内寻找最优管理规模半径。

  在明汯投资看来,所谓的管理规模半径背后考验的是投资能力,若想在较大管理规模上仍取得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考验的是团队整体投研能力和策略完整性。对于量化多头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考察管理人的长期超额收益的可预期性和长期复合的收益率情况。超额收益是主动管理型机构的安身立命之本,明汯未来会在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不断提升品种和策略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将持续提升投研流程系统化和精细化程度。

  量化私募规模和策略容量之间呈现出动态平衡的关系。黑翼资产创始人邹倚天认为,随着策略迭代和投研能力的持续提升,策略容量也在不断扩大。管理规模增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收益表现,所以管理规模半径应与投研能力、业绩发展、风控能力等相匹配。长远来说,多元化、低相关性的策略能带来更大的容量。为应对策略容量、保持收益可持续性,黑翼靠的正是多元化,包括数据来源的多元化、策略和因子的多元化。

  思勰投资表示,因为投资策略、策略容量各方面的差异,不同管理人或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半径有着天然的不同。管理规模半径并非越大越好,因为随着半径的不断扩大,投资布局、调仓换股等投资操作的难度也会加大,对投资业绩会造成不利影响。从思勰投资自身角度来说,一直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去寻找最优管理规模半径,绝不会越过能力圈去无边界地追求管理规模半径的最大化。为此,思勰一直在扩充完善投研团队、开发并更新迭代因子及模型,扩展策略边界,并通过对管理规模的有效控制、充分平衡交易风险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定期对策略容量饱和度进行监测。

  “对于Alpha策略,不同的策略管理半径会有些许差别,通常我们采用优化器约束市占率的算法进行容量测算。按我们自己的测算和过去的经验以及和市场同业的交流,20亿规模以上,规模每增长1倍,T0和算法交易的超额效果打7折,偏中高频的alpha超额效果打8折,偏中低频的alpha超额打9折。”郑耀说道。

  策略容量及规模的平衡,一直是摆在量化私募面前的一个课题。孙恩祥称,从规模较小的初创型私募成长为百亿巨头,量化私募在发展中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容量瓶颈。量化私募一直在想方设法突破容量限制,主动控制管理规模是私募机构为了保证产品正常运行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普遍行为。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关晓敏表示,在国内量化发展的进程中,也有部分机构出现因为规模容量出现收益下滑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私募认识到规模可能会对产品对业绩造成的问题,所以大多数私募会主动控制管理规模。

  汇鸿汇升投资坦言,量化私募策略确实存在一定的策略容量压力。当策略管理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市场流动性下降等问题,影响策略的执行效果,策略容量会受到限制。因此,很多量化私募会选择暂停募集、主动封盘等方式主动控制管理规模,等到策略迭代开发足以容纳可承载的规模后再择机开放申购,对客户和业绩负责。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新宇同样表示,对于量化策略的研发,容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一般来说,规模的增长会对量化策略的运行形成一定的压力,因为资金变多后在进行一些股票交易的时候会产生更大的冲击成本,导致最终所能获取的收益相比预期会有所衰减。尤其是对于换手更高偏高频的量化策略来说,由于交易的次数更多而造成的交易磨损所带来的影响也会更大。因此,许多量化管理人都会主动控制自身的管理规模,来保证策略在合适的资金量下平稳运行,这也是对投资人更加负责的一种表现。

  郑耀说道,在管理规模方面,稳博投资追求的是以业绩为第一要素,规模要让位于业绩,在投研储备上时刻保持充足和冗余,在市场比较艰难的时候留有余力。在策略方面,不断寻找有效的因子和方法,丰富收益来源。

  据宽德投资观察,投资人考察量化私募时,往往会先关注其资产管理规模。但宽德投资认为,团队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精英投研和IT团队是量化机构发展的基石。宽德的策略预期容量远大于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尤其是股票策略类型产品,还远未达到策略设计上限,其他策略也仍有较大空间。在管理规模方面,宽德投资希望以稳健为主,整体研究都走在管理规模前面,未来将持续升级和开放模型,以应对策略容量带来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在几年前就开始思考量化私募的策略容量问题。”王雄告诉记者,在策略迭代上,提前数年深耕基本面,创立了深度基本面量化的策略方向,使得策略无效换手大幅下降,同时超额来源更加丰富。我们兼具了深度学习量价因子的统计规律,又有深度基本面的逻辑确定性,获得了更丰富的超额来源,策略容量潜力更大。

  “空气指增”策略产品受关注

  私募积极推小市值指增产品

  近年来“空气指增”产品逐步在量化私募市场流行起来,受到投资者关注,据基金君了解,今年不少量化私募在布局这类产品。其不对标某个特定的指数,全市场灵活选股,量化模型可挖掘有效因子更丰富。私募表示,这背后跟现在主流的宽基指数增强产品赛道比较拥挤有关,预计未来会成为量化私募的战略布局重点之一,但这类全市场选股的产品波动相对较大,更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并愿意长期持有的投资人。

  基金君也了解到,由于今年量化私募产品业绩表现较好,近期多家机构都有新发,但他们也注重策略发展和规模的适配性。另外,小市值指增产品受关注,有量化私募开始发行万得小市值指数产品、国证2000增强产品等。

  “空气指增”策略产品受关注

  或称未来量化私募布局重点之一

  何为“空气指增”策略,简单理解就是对标的是空气,本质上是一个全市场选股产品。宽德投资解释,“‘空气指增’我们称其为‘量化选股’策略,对标主动管理权益类产品,不做择时、不锚定特定指数,灵活调整持仓组合股票风格。因全市场选股且不对具体行业和市值范围跟踪,也被形象地称为‘空气指增’。”

  黑翼资产创始人邹倚天表示,公司早在2021年就推出全市场量化选股的“空气指增”新产品线。原因在于过去几年超额收益表现亮眼,指数增强产品很受投资者青睐,但随着大量资金涌入300、500指增,未来超额可能没有以往那么好做;另外,选择单一指数对标产品容易损失风格轮动的收益,而全市场选股策略能够适应市场风格的切换,减少了跟踪指数的机会成本。“跟指数增强策略不同,全市场量化选股策略的优势在于,放宽了行业、风格因子的约束,通过策略模型在市场中选出具有上涨潜力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组合随着个股预期收益变化和流动性进行灵活调整。未来预计其将成为管理人战略布局的重点。”

  明汯投资向基金君解释,随着量化私募管理规模的扩大,比如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中,量化私募的交易占比不断提升,逐渐高于其他股票。这使得中证500指数成分股Alpha有效性的下降程度相比其他股票更为明显,也较大影响了中证500指增产品的超额收益表现。同时,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大多更在意绝对收益。基于大部分客户的需求,近两年多家量化私募力推“全市场选股”产品线,力争在没有额外增加风险和波动的前提下,按照个股Alpha(基于全市场选股)及个股流动性(权重配比)灵活构建组合。“在底层Alpha相同的情况下,不跟踪指数,放开自由度会带来明显更高的长期绝对收益,而对多头产品带来的波动率和最大回撤未有明显上升,边际的改善是非常显著的。”

  思勰投资称,“空气指增”的优势:一是规避了对标指数的选择,可不受此约束地选取优质个股,在模型有效的前提下,策略收益弹性更强;二是能更好地把握不同风格的贝塔,量化选股策略可在全市场范围内做选择,相比主观更能在各种市场风格都不会错过赚取收益的机会;三是相较指数增强策略,“空气指增”的赛道拥挤度要低得多,可最大程度释放模型的预测能力,更能保持好的超额。

  稳博投资创始合伙人郑耀表示,公司的“量化选股”策略可以理解成“空气指增”,目前很多认可的投资者会投到这类产品里面。需要说的是,当前会有很小一部分的时序概念的策略在这个产品里,包括仓位变化、风格切换等,“但未来这个时序的概念可能会成为这一类产品收益中更加重要的环节,这也是我们创造这一类产品的初衷之一,希望不要给客户300/500/1000/空仓 4个选项来选择和配置,这应该是管理人发挥投研能力的地方。”

  当然,“空气指增”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汇鸿汇升投资表示,传统的指数增强产品对标单一指数,管理人可以通过较为精确的量化手段,控制整体持仓组合的行业、风格暴露,整体组合风险可控;空气指增则放弃了对标指数,导致其在极端情况下收益风险特征往往会超出投资人的预期,可能会对组合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而且由于其持股数量较少,相对于跟踪指数的基金,更容易受到市场中某些行业或股票的大幅波动影响,从而导致更大的损失。“由于‘空气指增’投资策略较为特殊,从收益特征上不是特别清晰,目前其在投资者中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私募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表示,劣势在于:一是遇到极端行情,持仓行业和风格暴露较大的“空气指增”产品净值也会大幅下滑;二是通过业绩对比,不同于常规宽基指增,各家空气指增产品业绩同质性较差,一些规模较小的管理人很容易大幅跑输市场,没有对标基准,很难选出策略长期有效的空气指增产品。“投资者最早对没有对标任何宽基指数的空气指增大多表示存疑,但随着宽基指数各赛道愈发拥挤,产品难以获得超额收益,反而较为灵活的空气指增产品能够大幅跑赢市场,立刻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

  因此,私募认为“空气指增”更适合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宽德投资称,“空气指增”相比指数增强,放开对指数风格的约束,策略更加灵活,但波动率也会更大。对于本身能够承受Beta波动的投资者而言,量化选股能够提高收益风险比。

  邹倚天表示,全市场选股策略产品的波动较大,但阿尔法来源更丰富,且通常持有时间越长产品胜率越高。所以追求绝对收益、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并愿意长期持有的投资人,对该策略产品的接受度更高一些。“目前,全市场选股策略的赛道相对宽松,策略容量空间还很大,投资者可以多加了解并长期配置。”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新宇坦言,“空气指增”产品的波动会比指增产品的波动更大,但是潜在的收益空间也会更大。“近两年许多量化管理人都开始发行并推广量化多头产品,虽然当前来看500指增的市场占有量依然是最大的,但是对于风险偏好更大的投资者来说空气指增产品毫无疑问已经逐渐成为了他们更加青睐的产品。”

  量化私募积极推小市值指增产品

  注重策略发展和规模的适配性

  由于今年量化私募产品业绩表现较好,近期不少量化私募新发产品都受到投资者追捧。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关晓敏表示,今年以来,有多家量化私募发行产品,例如致诚卓远、金戈量锐、世纪前沿等。同时,近期小市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市值方面,超额表现明显,所以近期很多机构发行偏小市值策略。

  孙恩祥指出,随着头部量化私募旗下1000指增产品封盘,其他机构正在寻求非常规宽基赛道的概念指数。目前A股已有5000多只股票上市,但其中超过6成的股票还没有被300、500、1000三个宽基指数涵盖,宽基成分股外的票也能占据A股总成交量30%~40%左右,“而最近一家百亿量化私募上线的万得小市值指数产品能够有效弥补了这一空缺。这种小市值概念指数通过其小市值风格特征天然具有超额收益。”

  汇鸿汇升投资也说,近期有部分私募推出小市值指增产品,主要对标于万得小市值指数,区别于传统的500、1000指增等宽基指数,该指数更适合长期作为A股市场的小市值风格代表指数,从超额夏普上也相对更具有优势。

  郭新宇表示,今年以来,有一些量化私募开始发行以国证2000或是小市值指数为基准的指数增强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中投资者的配置选择。

  基金君也了解到,不少量化私募今年有发行产品的计划,但基于长远考虑,他们也注重策略发展和规模的适配性。

  “今年公司的发行计划主要围绕中证500指数增强、中周期CTA以及指增+CTA混合策略而展开。公司历来十分注重对于管理规模的控制,坚持先做好投资业绩、打好基础,再去逐步提升管理规模,强调的是管理规模与投资策略、投资业绩、公司发展阶段各方面的适配性,会审慎地监测、控制管理规模变化。”思勰投资表示。

  邹倚天称,黑翼的管理规模一直较为稳定,当前涵盖三大产品线:一类是量化股票策略,包括各类型指增策略、全市场量化选股策略,以及中性策略;一类是CTA策略,全品类全周期;还有一类是混合策略,即股票+CTA策略。“今年以来,随着市场回暖,黑翼增加了量化多头产品的发行,目前500指增、1000指增、全市场量化选股产品正在募资中。不过保持稳健一直是原则,所以我们会严格控制规模增速,使管理能力和策略容量一直大于规模。”

  郑耀也说,稳博投资在规模上是比较节制的,今年在管理规模上,预期是给客户创造的收益带来的规模自然增长和公司净申购带来的规模增长是接近的。“在发新和募资的节奏上,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踩在合适的指数点位、合适的基差点位、合适的时机,把正确的产品推给投资人。从历史规律看,往往‘人声鼎沸时’,不是正确的时点。”

  明汯投资表示,公司围绕“全周期、多策略、多品种”持续发力,不断储备更丰富的底层因子,搭建丰富产品线、积极推进产品布局和创新,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需求。“我们非常重视两个‘适配’:将策略容量与募资节奏进一步做好适配,将客户风险偏好与产品风险收益特征进一步做好适配。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会更加清晰地向投资者讲清楚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宽德投资称,公司致力于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提供优质的资产管理服务,当前募集产品包括指数增强、量化选股、市场中性、混合策略等。同时规模容量的设定,主要基于对交易量和市场冲击成本的分析,确定策略整体达到相应规模时,预期收益率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思源量化创始人、投资总监王雄坦言,目前主要精力还在做产品上,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募资计划,核心是跑出有竞争力的曲线,做出有差异化配置价值的产品。“我们对规模都是非常克制的,一定是在管理能力远领先于规模。”

标签:
N本文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