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进化论】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评论员梁瑜认为,一些直播把恶俗当有趣,把丑陋当时尚,带偏了大众审美,有些甚至已经损害了他人利益,扰乱了公共秩序。娱乐至死,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现在有必要加强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直播空间。
三亚市近日发布《2020年元旦春节暨旅游旺季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启动为期三个月的整治工作。方案特别提出将加强对大东海景区直播现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骚扰游客路人、对路人进行低俗言语挑逗、与路人进行骚扰类身体接触以及未经同意强行跟踪拍摄路人等行为。
不独三亚,随着“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我们能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网红景点看到各种“人类迷惑行为大赏”,或害己,或损人,为了博眼球,为了利益,把恶俗当有趣,把丑陋当时尚。
直播有多火?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97亿。直播带来了什么?“口红一哥”李佳琦的赚钱按分秒计算,他曾15分钟卖掉15000支口红。具有同样带货能力的还有薇娅,前不久,冯小刚做客薇娅直播间,《只有芸知道》的17万张电影票瞬间售空。直播面前似乎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实际上,顶级网红就那么几个,而且非一日之功,越来越多的参赛者倒在了来的路上。
毁掉一个年轻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误认为赚钱很容易。于是,有人在快手上卖艺,有人在抖音上卖色,实在不行,还有卖命。有人直播生孩子,有人拿铁锅炖自己,有人吃虫子中毒,有人在直播攀爬高楼时坠亡……这些行为既无知又无畏,却引起了全民狂欢。这些“自残”行为带偏了大众审美,有些甚至已经损害了他人利益,扰乱了公共秩序。
比如三亚发文整治的“强行直播沙滩美女”等乱象,便是对公民肖像权、隐私权的粗暴侵犯,涉嫌违法。前不久,深圳地铁7号线上两个男子拍摄小视频,嘴里发出“卧倒”等言语,引起周围乘客慌乱,所幸没有发生踩踏事件,但已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还有一些土味Lo娘为了涨粉,突然对陌生人尬舞……这些直播行为为了吸金、吸睛,已经侵害了他人的“生活安宁权”。
2019年12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其中的人格权编草案完善了“隐私”的定义,将“生活安宁权”纳入隐私权范畴,并将“隐私”的定义修改为“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保障公民的“生活安宁权”,就要阻断来自他人的各种骚扰。
此外,为了流量不要下限,只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甄别美丑、分辨善恶的能力,甚至进入一个审丑时代。诚然,审丑可以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获得短暂快感,但长期审丑带来的,将是越来越难以满足的猎奇心态,以及对美好事物再也提不起半点兴趣。娱乐至死,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随着5G的成熟,可以预见,直播将越来越普遍。那么,现在就有必要加强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直播空间。作为直播平台,要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净化传播环境;政府部门,在积极引导的同时,要对屡教不改的不良行为进行强制干预;直播博主,则要加强自律,尊重他人,遵守规则,不越边界;公众,也要提高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内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每个人都义不容辞。(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法律必须对“死亡直播”说不
直播经济:粉丝打赏不可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