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发行代币是合法的吗?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近一年以来,币圈由疯狂发展到现在的趋于理性,相关的行业背景、政策法规和法律实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结合资深律师的法律经验,从中国内地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着手,为您梳理了一些区块链和币圈常见的政策法规问题。

区块链技术

1. 区块链token不进行融资,只在内部进行功能性流通,是否合法?

答:合法。根据2017年9月4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网信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商总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其目的是禁止借区块链进行非法融资活动,而不是禁止发代币、发token。如果由技术产生的代币或者token不是用于融资活动,而是用于其他一些业务功能,则是合法的。事实上,我国政策也是鼓励区块链技术以及创新应用的,如杭州、上海、深圳、济南、合肥等各城市都出台过多个区块链鼓励性政策。中央层面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与鼓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 发行区块链代币批发给“私募机构”,再由私募机构进行多级分销,这样合法吗?

答:按照目前法律法规,这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现在的实际情况很多是这样的,区块链的项目方设立海外基金会,服务器和公司管理都在海外,但在发币这个问题上,他们采取的是直接批发给私募机构,再由机构卖给不同的普通用户,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一级、二级、三级等多级分销商,有重大法律风险。

按照目前的法律,可能会涉嫌违反两条法律。一是非法经营,因为这种借区块链进行融资的行为没有得到金融主管部门的允许。二是可能会涉嫌传销,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出台的法律意见书,组织内部参与传销活动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应当对组织者、领导者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token和代币融资的区别,我们需要清楚的明白,区块链的token一旦以各种形式进入交易所,则token就不再是所谓的功能性通证,而成为了金融产品,供普通大众来炒作。既然成为了供炒作的金融产品,价格的涨落或剧烈震动就在所难免,一旦出现价值大幅度缩水,则很容易引发大面积恐慌,进行引发维权、群体性事件,进而带来各类风险。

即使代币的项目方完全不管市值、放任代币被其他人自由炒作,这样也很难被内地法律所容忍。更何况项目方千辛万苦把自家代币上交易所后,需要付出很多财力、人力、物力上的成本,所以几乎没有代币的项目方不在乎币值,项目方的手都会伸得很长。

3. 代币的交易所开设在境外,但是token融资活动在国内进行,违背相关法律吗?

答:是有法律风险的。这个问题与问题2的内在逻辑是一样的,只要相关融资活动发生在中国内地,就适用中国内地的法律,而不会因为境外的身份而规避国内的法律法规。

比如,项目方运营主体在马来西亚,服务器也架设在国外,但在国内有真实的运营团队,来销售代币,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掩耳盗铃。此类行为还是可能涉嫌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

依据中国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第3、4项的规定,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以及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都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量的代币项目被处置,是因为当前正在处理p2p网贷等金融风险,相关部门的焦点还没有转移到币圈里来。一直以来主管部门也并未过多动用刑法的手段来解决币圈的问题,都在积极的引导代币项目良性退出,不至于造成大的恶劣的影响。加之,中国社会和现状对互联网新技术都有较大的宽容度,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再者,相关的监管办法和法律还在进一步摸索当中,没有现成的执法先例可言,需要两三年时间来梳理清楚。



相关阅读: